职业拳击已经在国外发展了100多年,是诸多职业体育赛事的鼻祖。
在中国,因为一直以奥运体系作为体育的主流进行宣传,所以国人对于职业体育的理解和了解不多,造成了很多的困扰和不解。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中国人才逐渐通过NBA了解到,原来在奥运会之外,还有一个更先进和水平更高的职业体系的存在。但是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人不能明白什么是职业拳击,以及正确认识世界的职业拳击体系是什么。
职业拳击的核心是推广人制度体系,这一点的组织形式和奥运会以国家协会为主的组织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其200年发展的历史,是在赛事双方以及资金出品方多方尊重合同和契约的基础上,协商完成的。职业体育有着详细的历史沿革和脉搏。
根据国际数据体系,早在1902年的天津,中国就有了第一场有记载的职业拳击比赛。而由于国情所限,直到1987年,中国才恢复业余拳击运动。
可惜地是,不到几十年的时间,很多早期的中国业余拳击运动数据已经不可考。但是查验职业拳击的国际数据,在1985年,四名日本职业拳击手就在北京参加了职业拳击比赛,并有正式记录。
2003年,在刘刚先生的推广下,中国大陆有了第一场真正有中国人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职业拳击比赛。
2012年,中国人熊朝忠获得了第一条世界四大组织的金腰带。
可惜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一本完整的职业拳击规则,就是当下纷繁众多的组织裁判培训中,也没有正式完整的规则体系存在。为此,WBA中国机构在参考国际规则的情况下,翻译和整理了本规则。
因为国情限制问题,以及拳手、推广人、经纪人的数量质量达不到要求等原因,所以本规则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关于拳手的管理和经纪人、推广人执照的发行认定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规范并完全实行。
但是关于赛事运营、组织、医疗方面的规范,已经在WBA中国机构运营、以及协助运营的比赛中得到实施。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WBA中国机构举办的比赛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并得到了诸多推广人认可,在4年内壮大存在的基础。
WBA中国机构秉承推进中国职业体育建设,和国际职业赛事体育接轨的意志,推进职业拳击精神和职业拳击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愿与有志同人共同进步。
本规则初本主框架由WBA中国机构排名委员会主席周超在2019年翻译。
历经WBA中国机构秘书长黄晨组织的WBA裁委会进行多次协调修改。通过2020年10月在秦皇岛举行的技术会议等一系列工作完善后,才形成当下的草案。
目前,本WBA中国机构规则2020版(草案)已经WBA中国机构执委会通过,将在明年1月年会上进行再讨论后颁布,成为中国职业拳击的第一部完整的成体系的规则。
WBA中国规则不是简单的由某一个领导来颁布的,而将是凝聚中国职业拳击从业者愿望和心血的共同的规则体系。
在将来将作为WBA中国机构的指导性文件,予以实施。
WBA中国机构执委会
2020年11月12日